今天是:
全文检索:
郑州市医学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举办了郑州市首届血透通路管理与维护沙龙。此次会议采取了线上+线下模式。会议邀请到美国西雅图 VA 医学中心张玮教授,北京医院李拥军教授担任名誉主席,郑州人民医院李红普教授、郑大一附院宋燕教授担任共同主席。
近几十年来世界范围内因为肾功能衰竭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我国透析患者也呈现井喷式的增长,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压力和负担。不断提高血液透析质量,建立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是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医务人员血液透析质量控制,血管通路建立、使用和保护的理念和技术水平,促进了我市血液透析技术的提高,更好的服务于肾衰竭患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首先由刁永鹏教授带来的《一例反复失功AVF的处理》。通过一例肾衰4年,反复左上臂动静脉瘘闭塞2年余的病例分享,对AVF的建立、维护管理、狭窄闭塞后的诊治做出了自己的经验讲解。随后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苗仁英教授带来的《上肢自体动静脉瘘的术前评估及建议策略》,首先介绍了血液透析的概念、发展历史、以及其动静脉瘘的分类,良好的动静脉瘘应具有高血流量、可重复使用,操作简单,对日常生活影响小、安全可靠,患者心理负担重;随后分享了动静脉瘘开通的基本原则、评估策略(包括血液透析通路的三要素、首次建立的术前评估、通路失功的再建立评估)、并发症等详细细节。随后分享了两例通路建立的病例,最后总结良好的血管情况(流入道、流出道、通路血管)成就良好的血液透析通路及经验教训;术前完备的检查,充分的预估,合理的选择造就高标准的血液通路建立,与会专家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接下来由中日友好医院樊雪强教授带来的《透析通路建立与维护工作的基础技术》。由报道统计指出几年来国内肾功能不全终末期需要建议血液透析的患者逐年增加,随后介绍了血液透析通路建立的吻合口的基本技术,注意吻合口大小、针距、边距、根据距离决定不同角度的吻合口;血管吻合基础知识;技术错误对吻合口的影响;手术中血管张力的影响以及如何避免张力;另外需要注意静脉瓣膜对于通路的影响可能是巨大的,术中应特别注意对于瓣膜的处理;对于术后血液透析通路I型狭窄等问题的分析;对于通路建立基础技术的改进方式也分析了国内外前沿研究结果。另外对于建议血液透析通路建立的腔内方式具有保留静脉资源、延长AVF寿命、救命、保肢等优势。最后分享了一例特殊的AVG患者的通路历程。
接下来由郑州人民医院王延辉教授带来的《一例内瘘血栓的诊治分享》,通过对一例动静脉瘘血栓后的治疗原则、治疗目标、治疗历程的诊疗思考,分享了内瘘血栓形成治疗的专家共识、内瘘血栓形成的常见原因及早期征象。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血液透析通路的建立是通路管理的第一步。我们应继续加强血液透析通路的管理。
最后由郑州人民医院焦小平教授带来的《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自我维护》,血液透析通路的管理是个长期的过程,患者作为通路管理的主体,一定要做好八个好以延长通路的使用寿命。对于留置临时导管同样需要做好良好的自我管理。
此次会议全方位多角度就血液透析通路的临床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阐述,与会人员受益匪浅,使大家对在临床工作当中可能遇到的棘手的问题,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会议线上共有2550余人同时进行了观看和学习。